【每股盈餘】
一、定義:
EPS(Earning Per Share)意指公司的流通普通股股數每一股能賺多少淨利,投資人在評估公司用多少合理股價買進時,也會透過【EPS】來估計股價。
公式:
每股盈餘(EPS) = 本期稅後淨利 / 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
舉例來說:
A公司股本10億元(公司股票面額10元,意即發行之普通股股數為1億股),假設1年獲利10億元,則【EPS】= 10億元 / 1億股 = 10。
B公司股本20億元(公司股票面額10元,意即發行之普通股股數為2億股),假設1年獲利10億元,則【EPS】= 10億元 / 2億股 = 5。
假設市場給予的P/E(本益比)=15,則A公司股價= 15 * 10 =150;B公司股價= 15 * 5 = 75。
二、母公司業主權益與特別股股利的【EPS】 計算
在綜合損益表中本期稅後淨利若公司有屬於【母公司業主權益】及【非控制權益】淨利時,在計算【EPS】時只會把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權益】的本期淨利項目納入計算。
而特別股指的是發行條件與普通股不同的股票,通常是公司給予較優惠的條件取得所需資金時發行。因為特別股的股利或配息條件不同於普通股,其性質較像配息債券類似,當公司有獲利盈餘時,特別股擁有優先配息的權利;而一般【EPS】計算是以普通股為計算基礎,所以在淨利的項目經常會把特別股股利扣除之後再來計算【EPS】。
公式:
每股盈餘(EPS) = (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 – 特別股股利) / 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