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結構與特性:
一、營業收入之結構與性質 :
(1)營收結構
針對公司各部門、各產品線、各銷售地區、顧客類別等不同層面進行分析。
=>主要產品營收狀況
=>商品銷售區域分布的情形
=>客戶來源與重要客戶變化


資料來源:台積電法說會資料
(2)營收的持續性及穩定性
觀察重點 :
→ 營收的持續性變化可能反映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
→ 營收的持續性越差或波動越大
→ 歷史營收表現對於預估未來營收所能提供的決策資訊越有限
(3)產業之淡旺季
消費性電子:旺季為第四季,源於耶誕節和跨年假期的贈禮需求
食品業:旺季為第一季之1.2月,源於農曆年節(內需)
汽車業:旺季為春節期間 (領新一年度的車牌,處分時可有較高的折舊價值)淡季為農曆7月
塑化業、紡織業:旺季為第一季
鋼鐵業:旺季為第四季
貨櫃航運:淡季為第一季,旺季為第二~三季
PC相關產業:淡季為5~7月,旺季為第三~四季
二、營收成長分析
(1)營收擴張,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皆長期穩定時,獲利亦能成長
→營收成長所帶動的獲利增長為優質的長期成長動能
→若營收成長,但產品良率低,則淨利會下降,反而造成越做越賠
(2)營收成長是否真的能帶動盈餘成長
營收成長幅度>利潤率下滑幅度 →盈餘成長終究會上升
營收成長幅度<利潤率下滑幅度 →盈餘成長終究會下滑
(3)用自由現金流量檢查營收成長是否為假象
營收持續成長創新高且獲利,須檢查其自由現金流量,若多年來皆為負數未轉正,表示公司無法替股東創造淨現金流入,長期而言為不利。公司須靠不斷投資、更新設備來刺激營收成長,但在長期無法獲取充足營運現金之下,須仰賴增資或向銀行貸款,會降低每股盈餘或增加利息成本,進而會影響淨利。
(4)從遞延收入(負債)增減,看出未來企業營收動能
投資人對於遞延收入,可以將其視為企業先預收現金,隨著遞延收入(負債)漸漸轉認列為營業收入,對於企業的營業收入、獲利動能當將有所貢獻。觀察合併資產負債表上遞延收入的"眉角"如下表:

IFRSs新制除了更貼近直覺,也教投資人要睜大眼睛,弄清楚廠商的獲利究竟是近在眼前,或遠在天邊,不會再被灌水的營收衝昏了頭;新制也減少了企業美化財務報表的空間,往後要檢視一項顧客忠誠度計劃是否成功,會計資訊也更加透明。
三、營業收入的預測
(1)判斷分析法:
一種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過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有銷售經驗的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專家對市場未來變化進行分析,以判斷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某種產品的銷售趨勢。包括意見彙集法、專家判斷法。
(2)意見彙集法:
也稱推銷員意見綜合判斷法,由本企業熟悉市場情況的推銷人員對各類顧客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意見填入卡片或表格,然後由銷售部門進行綜合彙總,對某種產品的銷售趨勢進行分析預測。
(3)專家判斷法:
向學有專長、經驗豐富的有關專家徵詢意見,對某產品未來銷量進行判斷和預測的方法。
(4)調查分析法:
此預測方法是通過對某種商品在市場上的供需情況和消費者的消費取向的調查,來預測本企業產品的銷售趨勢。調查內容包括對產品的調查、對客戶的調查、對經濟發展趨勢的調查、對同行業的調查等。
(5)趨勢分析法:
企業根據銷售的歷史資料,用一定的計算方法預測出未來銷售的變化趨勢。這種方法適用於產品銷售比較穩定,銷售變化有規律的企業。趨勢分析法是一種由歷史數據推測未來的引申法,故又稱歷史引申法。趨勢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簡單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加權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和季節預測法。其中,指數平滑法計算公式:指數平滑繫數甲,可根據歷史銷售情況確定。指數平滑繫數值越大,則近期實際銷售情況所占的權數越大,對預測的影響也大。
(6)因果分析法
在經濟活動中各種因素往往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彼此之間構成一定的對應關係。產品銷售一般總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這種方法往往要建立預測的數學模型,故又稱回歸分析法,常用的有簡單回歸分析法和多元回歸分析法。